天津市医疗信息化建设协作联盟网 医院信息化建设网 his2000.com(WAP手机版)
首页 > 医院CIO > CIO演讲

互联互通平台建设思路梳理

作者:his2000.com  来源:his2000.com  阅读:1779
“上平台”,成为医院和地方卫计委信息化的建设重点。但医院(及区域)信息集成平台并非是单一系统,而是众多系统的总成,是“各种功能模块之母”。它是将来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几家单位从平台的设计思路、功能规范、应用效果和未来目标进行了多方位的全面考量。

  互联互通的集成平台与自己的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相一致才更有生命力。因以,其建设思路要紧密围绕着自己业务的实际需要,并且要有前瞻性,留有未来升级的空间。

  这是很多单位在平台建设的逻辑原点。集成平台的建设是整合现有系统,集中数据管理,深度挖掘信息价值,实现全院和院际的系统互联互通的重要抓手。它标志着医院信息化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但是,实现的路径却非止一条。医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评估要达到的目标、技术力量、投入力度和厂商能力及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选择。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落实,以医疗机构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信息共享是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4年,我院决定建设互联互通的平台,但最初工作的思路并未完全成熟。而此后不久,第一批互联互通评测工作的结果公布。通过测评的医院的经验具有启发性,让我们坚定了用集成平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一思路。

  接下来就围绕着这一思路开展了工作。在最初的论证阶段,我们就以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作为重要指导依据。整个平台的招标、建设、方案的论证、技术目标和制定上,基本上都是参照了互联互通平台评测的标准,无论是数据的标准化还是其他的项目,莫不如此。我们并没有另起炉灶,按照自己的意志搭建平台,再进行改造;而是一开始就严格地按照评测的标准,并结合云南的医疗环境及我院的定位和特色,搭建起平台,仅仅对一些微小的类目进行了调整。


  在评测之前,我们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整个信息化系统进行了梳理。在此之前,业务科室和临床科室提出的需求,系统无法全部满足。我们想排查一下问题在底出在哪里。

  我们的平台系统的供应厂商不是很多。影响互联互通的因素主要在数据管理、数据交互方面。为此,我们首先重点对所有接口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接下来对平台上医院最主要几个管理模块进行了梳理,包括职工系统的操作员代码表、医院物资的代码表及患者数据库。

  互联互通涉及到几个问题。第一是就是上信息平台。平台搭建好之后,就要对一些要上平台的新系统进行调试,而且,它们接入平台后,所要采集的数据会遵循一个原则:尽量运行在平台上。这相对来说比较好解决。关键的问题在于对旧有系统的改造。这个问题令我们考虑了很久。有些系统可能本身运行得很好,数字交互比较紧密, 比如收费、挂号这两个系统,已经结合得很紧密,如果单纯为了平台的构建而拆分它们,可以效果就不会很好。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考虑暂时不去改造它们。

  但是对于一些大的相对独立的系统,比如说HIS和电子病历,它们若上了平台对整个局面都会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即使改造难度再大,也要坚决进行改造上平台。

  总的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有所侧重,选择最适合的优先进行。


对我们医院来说,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数据抓取困难。虽然系统建得越多,但是如果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就没有办法把他们集成在一起。系统集成不足,临床应用就无法深入下去。

  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最后得出结论,一定要建集成平台或数据中心。但是就建设信息平台还是建设数据中心着实又动了一番脑筋。因为平台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平台是大的系统概念,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体系,就不能称之为平台。因此我们决定从建设数据中心入手,先把基础工作做好。

  再者,平台的落脚点及核心就是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整合了CDR、ODR、RDR,而并没有整合其他系统,所以尚不是完整的信息平台。

  什么是数据中心呢?病案室在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之后,实质上就是一个数据中心,但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完整的数据中心是一个临床的数据中心,即把患者的生理信息、诊疗信息、管理信息及围绕此患者的所有信息汇集、保存于数据库中。

  很多人以为上了电子病历,就等于建立数据中心。其实不是这样。电子病历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而电子病历的核心是数据中心或CDR。数据中心或CDR是电子病历的进一步深化。

  数据中心建设,要做整体统筹规划,并且要虑如何把整个信息中心系统贯穿起来,因此,平台建设就势在必行。一般而言,平台就把所有的信息系统通过ESB,把数据全部标准化抽取上来。


  目前国内医院建设平台的方案不同,具体做法各一,但总体而言,有几种思路。

  第一就是集成平台,把不同的业务系统与平台对接,集成在它上面,解决不同系统的数据交互问题。

  第二就是往前跨越一步,实现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信息平台间的数据共享、业务协作。它强调的是对外提供基于数据的协作,互联网医院的精神就是源自于此。

  第三就是从平台的技术应用到整个平台相关集成应用。

  第四就是数据的平台,即通过信息平台的共享数据沉淀,达到全局标准共享数据。

  第五是实现基于信息平台的医院整体管控。

  第六是夯实基础,稳步提升。

  最后是整个基于平台的整个临床应用的一体化。


  我们认为,既然数据是经由我们的系统采集并提交上去,就应该让这些数据回流到本地来,为我们所用。这是我们上系统的一个初衷。举个例子,既然已经有人在我们这个房间搭建了烟囱,并且里面已经有烟了,那么我们要做的是在烟囱上钻个小洞,让烟飘回到我们的室内。虽然缺少足够的资金推倒重来,但也不能无有作为。于是我们在尊重历史、承袭历史的基础上,对既有的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与治理。

  这就是我们最初的一个基本思路。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立工作的指针和原则。

  国家卫计委关于互联互通评测工作有一系列标准,涉及数据资源标准、共享文档标准、区域平台的定位、数据交换和共享能力等方面。我们的工作是就以此为指导,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造。

  原有系统是一个自封闭的系统。最初,我们曾拟找合适的承建团队,把现有的一些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微服务、微应用。但是因为这些系统或因出现年代不同,或因缺少后续服务,或因技术不具备节藕合的能力。我们放弃这个方案。改为按照两种思路并行。

  一种思路是利用新技术,对能改造的系统进行改造,原来这些系统在一开始就是按照组件的概念开发的,具备开放的API接口,可以把接口服务统一登记到新系统中去,在平台对内部进行开放和公布,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需要进行管理。

  另一种思路是对不能改造的系统,抽取其中的数据资源,重新配置新的接口或植入新系统中去。这就是说,原有系统还在运行,把其中可利用的有价值的数据提取出来加以改造。

  在平台升级实现标准化之前,我们还做了一次小型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行业管理者对生产系统里的各种数据的需要程度。由此我们重新审视了既有的系统所包含内容的完备性,以及数据采集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后续加工能力应该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上一篇:论智能时代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下一篇:医疗移动支付三大挑战和应对策略四大标准

天津市医疗信息化建设协作联盟网http://www.his2000.com) 站长:郝工  投稿信箱:hao_shy#126.com (请将@代替#)

站为公益网站,所有内容来自原创或网络转载,仅供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电或来函指出,本站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