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CIO采访

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思路探讨

时间:2017/1/2 21:13:22   作者:his2000.com   来源:his2000.com   阅读:0   评论:0
内容摘要:本文从认识和使用的角度,从医院管理体制和行业规范的角度,从医院、使用者和应用软件厂商的角度,从信息技术、医学和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探索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些医院就开始研发并使用功...

本文从认识和使用的角度,从医院管理体制和行业规范的角度,从医院、使用者和应用软件厂商的角度,从信息技术、医学和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探索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思路。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些医院就开始研发并使用功能相对单一的收费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虽然近些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始转向医疗和管理的深度应用,但与电子商务、金融、税务等行业相比,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大部分三级医院和许多二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也很难明明白白消费,另一方面医疗流程复杂,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医患矛盾非常突出,医院改革迫在眉间。医疗行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处理的行业,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建设进程步履艰难。有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的因素,有应用软件厂商的因素,也有医院本身和医疗行为复杂性的因素。这里结合本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围绕这些问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和总结,以此引导医院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找到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来自于医院的决策层

       信息化建设之初,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想像着信息化建设的种种益处,而实际上由于多数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管理的投入。而且由于信息化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绝大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一件“叫好不叫座”的事情,实际效果远远不及预期。
1.1. 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

        人们都说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而实际上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较长、投入巨大,短期效果不明显、又无显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医院来讲,很难将其作为一项重点来抓,院长更是不能深入其中。这导致了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中,需要调整医疗流程时无法做到彻底,需要配合管理措施时执行不力,需要不同岗位不同科室之间配合时无法很好地协同工作。其实不是医院不重视,而是院长的重视不够,如果医院的院长能够像对待财务和人事那样亲自主管,并深入到信息化建设当中,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许多事情,离开院长是无法完成或难以完成的,必须引起医院和院长和足够重视。
■ 信息化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模式,它会带来思想意识的改变、业务流程的改变、管理模式的改变。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也是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的过程,也是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的过程,也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过程,而这些又都是离开院长无法完成的事情。
■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涉及医院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需要不同科室之间、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如果缺少了院长强有力的推行力度,很难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深度和质量。
■ 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冲击,某些科室或某些人的工作职能随之有所改变,并且随着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深入,一些在医疗活动中不正常的潜规则,如私自检查、坐车开药、私下调换药品等偷费漏费行为逐渐被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所禁止,许多人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样的改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管钱、管帐或管物等个别关键岗位的一些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以工作为借口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阻挠,此时只有院长站出来才能化解这些人的抵触情绪。
        2009年的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讲过一番话“信息化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在医院有多个领导决策的委员会,我唯一主动请缨的就是信息化建设委员会。而且我明确跟所有人讲,谁要是挡信息化项目,不是你挪位置就是我挪位置!”。如果哪位院长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医院信息化建设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1.2. 院领导虽然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把握不够准确。

       在信息化建设之初,院长往往想像着,坐在办公室能够随时了解到实时的业务和经营信息、能够随时提取到决策方面的支持信息、能够分析预测出医疗业务走向,更希望信息化能够节省运营成本、高效利用医疗资源、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所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清楚,而实际上由于院领导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精力往往更多地集中于医疗业务和行政管理上,很难对信息化建设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进行决策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的把握难免出现一些偏差。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需要医疗业务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的密切沟通来保障医疗过程有效的融合于信息化建设当中,更需要院领导的直接和深入参与来保障信息化能够配合和承载更多的管理手段。这就要求院领导对信息化的基本环节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对信息化建设的误解和顾虑,保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有效运用于主体医疗业务和医院的整体管理,下达及时、准确、有效的决策来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1.3.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

       由于医院主体医疗业务的专业性强,又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了信息技术和医学的融合极其困难,再加上近些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和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院管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更多的在于过程。在漫长的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各个阶段除了需要前期的大量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还必须保证相应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有的时候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或医疗体制的改革,也需要相应的软、硬件升级成本。然而,由于政策因素、管理因素、认识因素和信息技术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绝大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预期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又很难见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顾虑,很难保证足够的建设资金,更缺少了相应的跟进投入。
       在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5%~10%,而我国就是信息化建设搞的非常好的医院,也几乎没有超过年收入1%的。近年来,虽然卫生部要求医院按照总收入5%的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但绝大多数医院仍然还是只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很少有哪家医院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跟进资金,这严重制约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源于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效益和医院管理软件的产品特性认识不够全面,必须加以纠正。
■ 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随着信息技术、医学的进步和医疗体制、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在相对静止中动态变化的和永无止境的。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伴随相应的资金投入来支撑。
■ 信息化发挥直接作用的是承载医院管理的应用软件,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由于管理需求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所以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医院管理应用软件需要适时地调整。这决定了医院管理应用软件不同于其它软件产品,如果缺少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购买技术服务,所以医院管理应用软件的售后服务资金保障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 医院信息化建设本身虽然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能够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高效处理业务、能够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简化就医流程、能够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能够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自于“工作效率、医院管理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间接效益。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自于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而不应以直接的经济效益来衡量。
2. 医院信息化建设缺少并承载有效的管理手段

       信息化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科学、明晰的管理流程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许多医院,由于管理职能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到管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无法配合和承载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与管理产生了隔离,使得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信息化在有意或无意中变成了“技术和信息”的孤岛。
2.1. 管理职能部门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不够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医院,恐怕都是出于加强管理需要的。而事实上,由于信息化建设被包括院领导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信息科的事情,行使医疗、护理、质控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很好地深入其中,偶尔的参与也往往只是就事论事,缺少了管理方面的深入考虑。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主要是由信息科和一线业务人员完成的,而信息科又缺少必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业务管理职能,使得医院信息化不仅缺少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来保障其高效运行,也不能很好地去承载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信息化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所能起到的管理作用十分有限。比如:
在一些医院,总有人抱怨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效果差,而这些人主要来自行使管理的职能部门。事实上,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这些人往往认为信息化解决的只是一线业务问题,参与又明显不够。这导致了职能部门想要提取管理数据时没有办法从软件得到,想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施行某种管理手段时软件又无法承载。其实并不是软件的功能不完善,而是由于这些人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不够,而导致了其无法判断应用软件能否提供或承载管理上的需求,结果就造成了“以软件替代管理”的局面。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配合行政管理手段,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或引导管理手段的实施。只有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手段才能被有效利用,才能达到以管理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提高的效果。
2.2. 管理因素限制了信息化技术堵漏手段的有效运用

       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最直接好处,莫过于可堵住原来手工管理模式下的许多漏洞,然而技术手段总归是由人为因素来控制的,需要配合相应的行政管理手段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比如:
药品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哪怕1分钱的1片药都能非常准确的计算出来,药品管理信息化是完全可以管理到具体的品种和数量。然而在许多医院,管理上就限制了信息化只能管理至品种,盘点时的药品数量和金额仍然取决于人为的因素。这直接导致,本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发现的“药品发放过程中是否存在错发、漏发、多发、过期使用等等的药品管理问题”和“药品管理上是不是存在私自拿药、调换药品等等的漏洞”被行政管理手段合理地回避掉了,给药品的管理、使用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医院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虽然是由人为因素所控制的,但是如果配合了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还是能对人为因素加以限制的。
2.3. 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未能有效运用于主体医疗业务管理

       医院最难于管理的,实际上就是占绝大多数的主体医务人员。在手工管理模式下,即便医院制定了再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总有一些人不会去严格执行,所以医疗行为是否规范完全取决于一线医务人员的人为因素,而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加以限制。但是在多数医院的信息化进程中,由于职能部门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意识较差,并且参与程度也不够,所以对医疗管理方面的需求很少,导致信息化技术手段未能很好起到规范医疗操作的作用,也使得信息化的数据资源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医疗业务管理。
医院信息化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业务,合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还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操作,也可统计和分析医疗和其它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来进一步规范和实施对主体医疗业务的管理。
2.4. 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信息化建设的早期,称医院管理的应用软件为“信息管理系统”,而随着信息化在医院应用程度的深入,又被称作是“管理信息系统”。几个字位置的变化,带来的其实就是突出管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多数医院,从院领导到职能部门,再至具体的使用部门的一些人,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意识,不是认为“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没有必要配合管理手段”,就是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与管理没有关系,按照业务流程完全可以一蹴而就”。结果造成信息化的技术不能很好配合和承载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也导致了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而管理又是源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所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强化医院管理意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2.5. 信息化建设缺少严格、规范和有效的管理保障

       医院信息化建设既包含有技术的因素,也包含有管理的因素,还存在着很多人为的医疗因素,是一项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环节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其它环节的使用。伴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这种保障机制就是“与医疗流程相适应的应用软件操作规程”和”与医院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只有配合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才能高效运用,反过来才能促进信息化承载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2.6. 管理手段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工程和医学”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其实就是医疗过程的数字化,配合和承载管理手段的目的在于保障数字化的实现,所以管理手段在医院信息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准确、及时、全面的决策数据可以有效促进医院的整体管理。信息化和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只有配合了必要的管理手段,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高效运行,反过来信息化才能承载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促进医疗水平的整体进步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医院信息化的主导因素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它所体现出来的却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可以促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管理因素决定了医院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广度和效果。在一些医院,由于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不够,再加上管理意识较差,导致管理手段未能有效应用于信息化建设当中,使得医院信息化往往停留在业务流程的表面上,信息化的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失败。比如:在个别医院,由于管理混乱导致业务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人为因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对立的,管理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信息化与实际业务偏离、信息化的数据逻辑关系混乱,实际上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虽然不能直接主导信息技术和医学、管理工程,但它可以促进三者的有机融合。管理因素决定了医院信息化的应用深度、使用广度和建设的成败。
3. 医学的复杂性、特殊性和管理的不确定性,导致信息技术与医学、管理工程的融合极其困难。

       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复杂而严谨的医疗流程中又具特殊性,而针对不同患者的医疗过程又参杂着太多的病人主观因素,以及来自医院和医疗体制、政策导向等等的客观因素,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比在其它行业相比更加特殊和复杂,这决定了医学有效融合于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困难的。信息化技术与医学的融合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这往往又是不被医院重视或忽视的一个环节。表现为要么就是“只安排信息科独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梁”,要么就是“将信息科看成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机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所有事情完全由业务人员来决定”,结果造成信息化的技术实现手段与医疗业务流程两张皮,不是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无法被有效利用,就是信息化的医疗流程还得辅助许多的手工操作过程才能完成。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范围极广、极具专业性的综合项目,需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需要掌握专业的信息化技术,需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而承担医院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主要职能的信息管理人员又很难集这些专业知识于一身,所以寻求医学和管理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要了解基本的医疗常规、熟悉医疗流程和相关的政策性医疗规范,要求医疗专业人员要熟悉软件操作流程、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基本环节,还要求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
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支撑。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直接参与,需要医疗专业人员的直接参与,需要管理专业人员的直接参与,并且还需要他们之间密切配合和院长的亲自统领来保障贯彻和执行的有效性,离开任何一方都是无法搞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
4. 缺少总体规划和建设原则与目标,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

         对于多数医院,提起信息化建设,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成数字化的医院”。而具体到怎么做,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不是与医院自身的发展相吻合等问题时,恐怕就很少有人认真地考虑过。这造成了在实际的信息化进程中,由于缺少了科学的规划和明确的时间预期,结果往往就是能走多远算多远、走到哪里算哪里,等到一段时间过后才发现原来离空泛的想像越来越远了。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必须分阶段规划。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根据医院的自身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做出科学判断,明确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时间期限。缺少了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还会带来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芝麻西瓜一起抓,应该深入下去的环节没有解决好,而解决了的又是一些表面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医院信息化还必须要有科学的建设原则,那就是“严格规范、抓住核心、突出重点、服务理念、注重挖掘、应用扩展”。
■ 严格规范:以医疗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为基础,以高水平的医院管理为前提,提供科学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 抓住核心:以病人的医疗信息为核心,以财务信息为纽带,以决策支持信息为主导。
■ 突出重点:突出临床和管理两条主线,并做到两条主线在相互作用中能相互促进。
■ 服务理念:在信息化的数据流向中,要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注重挖掘:有效利用信息化的数据资源,深度挖掘用于决策支持的管理数据。以信息化促进管理,以管理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 应用扩展:在应用软件的功能上,充分考虑信息化进程的延续。并能提供相应的接口,实现医保、农合、远程会诊等方面的数据交换。
5. 使用部门的配合不够主动和积极

       凡是有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部门,从科室负责人到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和支持信息化建设,他们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加班加点学习软件使用,认真准备初始化数据,所以信息系统的上线比较顺利,使用过程中也很少存在问题,使用科室、信息科和院方都很满意。而有的科室正好相反,岗前培训时看一眼就走了,或者有的人干脆就不参加培训,也不认真准备初始化数据,等到信息系统上线后,不是不会操作,就是该录入的不录入、该执行的不执行,要么就是缺少了使用的项目,不仅导致应用软件在自己科室出现很多问题,还影响了其它相关联科室的使用。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全院职工的积极努力与配合,而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一线的使用人员,因为他们能否主动配合、能否积极参加培训、能否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是信息化良性和高效运行的基础。
6. 信息主管部门缺少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

       信息科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中枢,它承担着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和维护与管理的职能。而在绝大多数医院,由于信息科缺乏相应行政管理权限,导致其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受到了很大限制,使得信息化建设的许多工作无法落到实处。而反观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医院,信息科主任本身就是副院长或者兼任着院长助理的角色,也有的医院授予了信息科很大的行政管理权限。这样做的医院,信息化进程一般都比较顺利,建设的效果也很不错。信息主管部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中枢和纽带,如果缺少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就无法有效行使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好坏与信息主管部门是否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有着很大的关系。
7.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除了软硬件投入外,在人员培训和管理咨询方面的费用也相当大,人员、硬件和软件的投资分配比例基本上是1:1:1。而在我国,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大部分都用在了硬件上,软件投入很少,而在人力资源和管理方面的投资则更少。这样的不均衡投资比例,使得信息化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实际上不仅没有节省投资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是基础,软件投入是条件,人员投入是保障。这三方面的投入缺少了任何一个或者投入不均衡,都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严重的制约。
8. 医院外部因素影响所产生的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由医院自身引发的,但来自于医院外部的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影响也很大,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8.1. 来自行业规范和政策导向的影响

      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是2002年修订的,已近十年之久。在这期间,无论医院管理体制还是医学、信息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规范已经明显不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了。这要求医院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建设超前意识。
      2. 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不明确。
行业主管部门缺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导向性文件,医院对信息建设存在许多认识上的问题,尤其是对信息化、医学和管理有机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特性和投入及分配比例的认识比较欠缺。
      3. 医疗行业规范滞后,部分行业规范限制了信息化的应用。
部分医疗行业规范没有明确是否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甚至明确限制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限制。比如:
■ 《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电子处方必须打印出来,经手工签字或盖章后才有效。
■ 可信时间戳认证是医疗行为三要素“医疗行为内容、执行者和发生时间”中时间要素的权威保障,而卫生部下发的《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系列规范》却没有对时间戳的“法定、授时和守时”要素进行明确的规定。实际上,可信时间戳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的认知度很低,如果行业规范中缺少了时间戳认证的权威性保障,很容易将“普通时间戳”与“可信时间戳”混淆,对推广可信时间戳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十分不利。
      4. 部分行业规范的可操作性较差,如《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定“归档后的电子病历采用电子数据方式保存,必要时可打印纸质版本”。虽然明确了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可是却没有详尽的实施细则,这不可避免地给无纸化电子病历的使用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5. 个别医疗行业规范对所采用信息技术的描述或要求本身就欠规范,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分歧或不确定因素。比如:
■ 《处方管理办法》中“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描述不够准确。从信息专业的技术角度分析,“利用计算机开具处方”还勉强说得过去,而“利用计算机传递处方”就无法理解了。
■ 《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定“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很明显,这是从“功能”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定义了什么是电子病历,而“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却是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的表现形式中又包含了医院信息系统生成的所有内容,显然将“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混为一谈了,这给实际实施电子病历系统带来理解上的困惑。
8.2. 来自医院管理体制的影响

       在我国,虽然国家制定了很多的医疗规范、管理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存在着“有多少家医院,基本上就有多少种管理方式的差别”,这使得医院管理应用软件厂商很能遵循统一的开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大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难度。
8.3. 来自应用软件厂商的影响

       由于医院管理应用软件厂商的技术人员很难掌握足够专业的医学知识,对医院管理和医疗流程理解也不够全面和深入,导致应用软件流程复杂,人性化操作不足,可用于管理的数据提取深度不够,部分数字医疗行为不是严格符合相应的医疗行业规范等等,这些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要求医院与应用软件厂商密切配合。
8.4. 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

       信息化的技术实现手段其实是在严格中参杂了一定的死板因素,有此事情本来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许多无法预知的困难,按照理想的做法很多时候是实现不了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充分考虑是否与社会的大环境相吻合,过份理想化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9. 总结

       信息化是医院管理的手段,而管理又是无定式的,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因地区而异、因管理者而异、因时期而异、因政策而异的,也是因所采用信息技术不同和预期效果不同而异的,也是因医院工作人员思想意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别的。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本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多的在于过程,建设进程的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所不同,而且是随着管理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而在相对静止中改变的。所以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伴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前进而动态改变的,怎样更好地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才是最最重要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从认识和使用的角度,从医院管理体制和行业规范的角度,从医院,使用者和应用软件厂商的角度,从信息技术、医学和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力求能够给医院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有一个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以便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能够产生一些思考或引导,从而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结合医院自身特点。


相关评论

天津市医疗信息化建设协作联盟网http://www.his2000.com) 站长:郝工  投稿信箱:hao_shy#126.com (请将@代替#)

站为公益网站,所有内容来自原创或网络转载,仅供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电或来函指出,本站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