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CIO演讲

陈金雄:电子病历新进展

时间:2016/12/10 20:53:10   作者:his2000.com   来源:his2000.com   浏览:0   评论:0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信息化分会副会长/福州总医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陈金雄主任在第36届中国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技术展览会的《电子病历新进展》报告整理而成。一、本质需求 几乎所有的业务开展都是以需求驱动的,因此要先清楚电子病历的本质需求。深挖电子病历,其核心就是医疗数据,...
本文根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信息化分会副会长/福州总医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陈金雄主任在第36届中国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技术展览会的《电子病历新进展》报告整理而成。
一、本质需求            
几乎所有的业务开展都是以需求驱动的,因此要先清楚电子病历的本质需求。深挖电子病历,其核心就是医疗数据,而收集数据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医疗业务的提升,因此需先探究医疗业务的本质。《唤醒医疗》一书将医疗业务分成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和服务这几部分,而证据是诊断的前提和基础,“证据”、“诊断”和“治疗”的三者关系为:“证据”是否充分,决定“诊断”是否正确;“诊断”是否正确,又决定“治疗”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证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证据”也有“真实、全面、及时、量化、动态”的要求。
医疗信息化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两个阶段:数字化阶段及智能化阶段。数字化阶段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证据信息的数据化,通过信息的有效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展现达到证据的“真实、全面、及时、量化和动态”的目的。而智能化阶段则出现了知识库与决策支持系统、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
Gartner把电子病历按照智能化发展有五个划代模型,分别为:第一代(采集者);第二代(记录者);第三代(助手);第四代(同事);第五代(导师)。
美国HIMSS和国家卫计委都从0-7级制定了电子病历分级评价体系。不管如何评价,总的来讲,都离不开以下几个大的发展方向:一是信息系统建设越来越全面;二是信息集成度/共享度越来越高;三是信息的集中管理程度越来越高;四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目前医疗信息化主要还是在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把控环节等方面发挥作用,基本解决了数据的采集、利用、存储和传送的问题,但信息的深度挖掘利用和知识库建设还很初步,真正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医疗质量还非常有限,移动应用也才刚刚起步。
二、建设路径            
医院数字化建设面临转型升级,需要做到全面、全程、闭环、专业、移动、集成、智能,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实现全程智能化服务;以临床为核心,对诊疗实现全程智能化处理;以管理为导向对对象实现全程智能化管控。
1.构建新型模型
传统医疗信息化都是先建设HIS系统,在HIS系统之上再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系统堆叠,而是有丰富的内在规律。2009年,我们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重新构建全新的信息模型,梳理了新信息系统的思路,以病人为中心的患者服务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业务系统,以精细运营为目标的资源保障系统,以医嘱执行为依据的收费管理系统,以组织协调为方向的管理与服务系统,以科学管理为目标的决策支持系统,未来患者缴费将越来越方便,收费管理会越来越多地移到后台。
2.健全信息系统
构建完新模型后,就需要健全信息系统。从管理对象看,包括病人、工作人员和资产等;从业务对象看,包括医疗、办公、管理和决策等。
3.梳理内在联系
建设信息系统目标是为了数据,因而必须要打通数据链,保证数据有效性,弄清系统内部的数据内在关联。我将数据分为患者流、医嘱流、费用流和物资流。
 在诊中的时候,患者流、医嘱流、费用流都是由医嘱来驱动的,最典型的就是闭环医嘱管理。
陈金雄:电子病历新进展
要打通数据关系,有几个要点需要把握:
①建立各种主索引
主索引就像身份证、车牌号一样,能够帮助快速定位到所需位置及内容。包括病人主索引、医嘱主索引、工作人员主索引、资产主索引、科室主索引等;
②建立数据关联性
没有建立数据关联性,主索引形同虚设,因此要将医嘱与业务、医嘱与收费、设备与收费、医嘱与执行等进行关联,做到点击任意医嘱,都能看到该医嘱执行情况,包括哪台设备检查,哪个人操作,写报告,收费情况,耗材使用情况。
4.统一数据管理
狭义的电子病历系统指的是病案无纸化存储与管理系统,而广义电子病历系统还涵盖临床信息系统、临床医护工作站和集成平台等,通过集成平台连接各个临床系统,保证数据的统一管理,避免零散数据造成数据的内在联系断裂以及数据缺失。
陈金雄:电子病历新进展
5.信息友好展现
有了数据以后,要从需求出发,根据患者及医生的使用习惯,将数据进行更好地分类、展示,以提供更好的、更人性化的服务。
6.迈向智能前景
构建知识库系统,利用医院知识工程将业务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更深度的挖掘和利用,使得数据不仅仅只是存储于软件系统中的数字和资料,而成为可以帮助决策、帮助诊疗、帮助提高医疗业务效率的智慧。
三、发展趋势            
1.专科化
专科电子病历是未来一大趋势。专科化的前提要保证数据的关联性,保证前端和后台的联系。
2.智能化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医生下达用药医嘱时,可以为其提供药品使用说明的查询,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不良作用检测,使医生在下达医嘱时避免用药错误,同时自动审查处方,确保合理用药。
辅助诊疗信息决策支持基于临床诊疗指南,自动作出可供医生参考的初步诊断意见,根据诊断意见,自动作出进一步治疗的建议。
3.云端化
病历数据云端化,就可以连接私有云、公有云,开展诸多的医疗业务项目。
4.移动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诸如查房、输液等业务转移至移动端,能够大大方便医生及护士即时进行录入和操作,减小医疗业务错误率。
5.自动化
通过与传感器的连接,实现院内及远程实时个人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反馈。
6.协同化
协同化指的是诊前、诊中、诊后系统的协同,当病人预约挂号后,医生能够通过医生工作站直接获取该病人病史、检查检验结果等,帮助医生做好诊断准备,节省诊疗时间。
四、哲学思考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于医疗业务的推动是巨大的,2014年11月20日,在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语出惊人:“如果我们(投资)做对的话,30年以后应该是医生找不到工作了,医院、药厂越来越少。”这句话当时提出来后受到不少医疗界人士的批评。现在也才不到两年时间,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医生、院长还是有些保守,比如一个院长说,医疗仍然是医生和病人之间产生的联系,这个模式不可能靠技术改变,因为人体太复杂,同样一种疾病也千差万别。
到底是复杂还是简单工作才需要借助工具?医疗的复杂性是否会成为拒绝智能医疗的理由?机器人医生会取代医生吗?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是很容易犯错误的,美国1998年死于医疗差错的人高达98000人。如何避免更多的医疗事故?我们想到的方法是借助信息化。IBM研发的超级计算机——电脑医生Watson仅用10分钟便诊断出一名60岁女性患上的罕见白血病,而几个月前她曾被误诊。Watson通过比对2000万份癌症数据报告中不同患者的基因变化,便得出了结果还提供了适当的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医生团队相比,Watson可以在三分钟内完成人工基因测序分析及其它癌症诊断,比人工提高30倍以上,诊断准确率80%。 另据健康界报道,影像人工智能诊断符合率达90%。
健康、线上、院外和机器人在医疗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智能医疗起的作用会超过医生的作用。医生还会存在,但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当医生。未来是健康诊疗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机器医生一体化的时代。
从宏观层面上看,人类更多提供创造性的知识,机器更多执行人类提供的知识。而从微观层面而言,个体要跑得赢机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容易被淘汰,有创造和创新能力才能站稳脚跟,个人要成为创造者、连接者、领导者。
“认为会颠覆的恰恰不会被颠覆,认为不会被颠覆的最有可能被颠覆。”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总是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对于发展趋势,我们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判断,未来医生会成为大数据分析师和机器人操作员。马车由从前的交通工具变为如今的旅游体验项目,电影从专注故事情节到专注给观众带来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在未来将从诊疗场所转变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陈金雄:电子病历新进展

相关评论

天津市医疗信息化建设协作联盟网http://www.his2000.com) 站长:郝工  投稿信箱:hao_shy#126.com (请将@代替#)

站为公益网站,所有内容来自原创或网络转载,仅供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电或来函指出,本站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