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董军女士,长期从事医院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电子病历和绩效评估的研究与教学。自2009年组织并领导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连续三次顺利通过JCI认证,两次通过CCPC两个项目认证,使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JCI和CCPC认证金牌的医院。2015年在她的领导下医院又先后顺利通过了HIMSS6级和HIMSS7级现场认证。她还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曾获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主编《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医院管理与信息利用》、《医院管理与医学统计》、《病例分型理论与实践》、《知道做到——从JCI认证到医院评审》等著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
董军女士拥有主任医师的高级职称,现任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曾兼任全军信息管理研究基地主任、解放军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管理学会常务委员。
看到这众多的头衔,第一反应她是个复合型人才。没错,学医出身的她做过医生,当过院长,搞过信息化,每一段工作经历都让她充满了学习的快乐和动力。三十年来在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岗位的工作经历,让她更加深刻体会到医学、管理、信息化三者之间的密不可分与融会贯通。
在接受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董军女士谈到了她与HIT三十年来的情缘,交谈中她总是会不经意地提及给予她启迪与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她谦和大气的态度,清晰敏锐的思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院长管理培训班——HIT之路的起点
我国HIT发展近三十年,董军是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最早的那批人之一。正是这段与信息化的“初恋”让董军爱上了HIT。
1990年,董军担任了解放军94医院医务部主任,那时作为副主任医师的她并不懂管理。她说担任过南京军区卫生部的耿希晨部长和李富荣部长等前辈在管理理念上给予她很大的启发。她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管理学习班上,我不仅学习了到全军最先进的管理理念,还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第一次看到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小型机。学习班上没能参观成解放军98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遗憾,倒使我对HIT产生了浓厚的感兴趣。”
在后来的工作中,董军到全军信息化做得好的医院取经,把当时最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几乎都引入了94医院。例如:北京军区总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和电脑控制机械传动摆药机,以及广州军区总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等等。再后来,又引入了解放军98医院韩雄主任为主开发的住院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虽然当时系统还是局域网DOS版的,但是三年多的信息化建设使94医院在“白求恩杯”竞赛中名列前茅,这要给信息化工作记上一功。
“军字一号”——建立起信息共享的理念
1994年,董军担任了94医院的副院长。由于管理和医院息化工作成绩突出,1995年参与了解放军98医院 “军字一号” 普及版的需求设计工作。当时,主要围绕着经济、医疗、物资三条线在做,更多的是替代手工流程。董军女士感慨到:“虽然现在回头看系统有缺陷,还是DOS版的,但是在当时具备了非常先进的管理思想和IT技术,这些为我今后的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基础。也是那个时候的经历,我对如何提需求,如何理顺医疗流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收益匪浅。”
1998年,作为人才引入调到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担任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科主任,恰好“军字一号”高级版在301医院组织开发实施,接着“军字一号”高级版在全军统一推广使用。董军说:“在301医院工作的经历让我对HIT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最大的感触就是有了信息共享的理念。”1998年董军参与了全军百万份病案首页统计工作,目的是做好全军的医疗经费的分配工作,她说如果没有全军的信息共享和标准化,是无法做到将超过几十个亿的全军医疗费用合理分配到每家医院的每一级人员。
董军特别提到:“军字一号”工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整套软件的诞生,也不仅仅是三层架构、windows版的技术进步,更为关键的是在医院的组织构架中有了信息科,培养了一批骨干队伍,整合了一套软件,覆盖了全军,建立了信息共享的理念。这一点傅征将军功不可没!
初到泰心——信息规划应与医院管理相融合
2000年,是“军字一号”工程的高峰期,也是瓶颈期。一是经费困难,虽然软件是总后卫生部免费配发的,但是硬件和网络设备需要医院自己投入;二是个性需求,各医院院长的管理思路不同,但是不能对“军字一号”有个性化的需求;三是商业化,软件系统后期开发维护交由地方HIT厂商负责,新追加的项目商业化运作;四是架构问题,IT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三层构架不适应互联网模式。董军带着对“军字一号”设计思想的欣赏和对这些困惑的思考,开始了她HIT历程的新阶段。
2003年9月26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正式开业,2004年董军到该院任常务副院长,负责医疗管理和信息化工作。董军女士回忆说:“泰心医院刘晓程院长全新的管理理念和5000万投入的信息化规划方案使我眼前一亮,同时我意识到这也是一个挑战”。泰心医院一开始就上了包药机、一卡通、门诊医生工作站,采用三层结构和浏览器模式,这些是董军女士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另外,每个门诊医生都有自己的工作站,病人在诊间完成缴费、开药、开检查单等操作,也是十年前国内很多大医院都做不到的。
董军谈到泰心医院的信息化规划,她说:“刘晓程院长就提出了信息系统不是单一的,信息化与楼宇建设配套,与医疗设备和耗材的配套,与管理大流程的配套。例如,从药品进入医院,到药房,再到病人口中的大流程,这已具备了物联网的概念,目的是实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这种管理思想并不是HIMSS7级和JCI时才有的,‘以病人为中心’在十年前就已经奠定了。所以,现在在刘院眼中看到的是HIMSS 8、HIMSS9。”
JCI和HIMSS——真正懂得“以患者为中心”
经历了三次JCI评审和两次HIMSS的现场评审后,董军体会到:“HIT的‘H’不是hospital 而是healthcare,信息化建设由面向医院管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JCI强调的是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IT能为JCI做什么呢?信息要怎么服务安全和质量?董军认为没有经历那场“战斗”就不会明白。
现检查结果出报告时间比医生开单的时间还早,医生和护士对同一个病人的药物过敏及院前用药说法不一致等等,在HIMSS前,我们的改进前者是通过人为时间控制和校准,后者则通过培训和加强沟通来实现。虽然我们通过了三次JCI评审,但其实方法并不是最好的,人的行为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直到过了HIMSS7才明白,采用信息系统自动控制时间、医生护士对患者药物过敏和院前用药信息共享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由此,董军认为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依据标准进行提示和预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控制医疗行为,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也才真正理解信息化是如何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
谈到信息化和JCI的关系还有一点就是“固化”。JCI解决了老问题,新问题又会出来,JCI树立起的文化、建立的制度、培养的习惯如何在评审后坚守下去呢?董军谈到,最能起到固化作用的就是信息化,不按固有流程做计算机就执行不下去,一旦用信息化将制度转换成可执行的流程,天天用就会成为习惯。
提到泰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绩时,董军经常提起泰心的“三剑客”——医院院长刘晓程、信息中心主任李军和她。三剑客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刘院长负责提出管理思路,李主任负责用信息化实现,董军则是将管理思想落实到每一个医疗流程中去,在管理需求和信息化之间做好桥梁和沟通。其实,我国很多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这样的团队,更缺乏桥梁式的人物。
关于如何提需求,董军言简意赅地指出:提需求就是要把流程搞清楚,简而言之就是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是什么?所谓“进去”就是要告诉IT工程师有哪些信息(具体到字段内容)要录入系统,“出来”就是需要什么样的统计数据,每一个数据的含义,将来会怎么组合。流程就是从入到出,每一个医护人员该怎么操作的细节。需求分析需要即懂管理又懂医疗更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这很难,所以需要不断学习,需要团队合作。
结语
我国医院信息化走过了三十年,概况起来有三个阶段:替代手工,提高效率;信息共享,服务临床;持续改进,患者第一。董军女士身在其中,一路走来深深感受到我国HIT从技术到理念的变化。她说:“IT技术和管理理念是融会贯通的,经历了才明白。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们永远在路上。”
天津市医疗信息化建设协作联盟网(http://www.his2000.com) 站长:郝工 投稿信箱:hao_shy#126.com (请将@代替#)
本站为公益网站,所有内容来自原创或网络转载,仅供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电或来函指出,本站立即删除